mongod.conf

1
$ vi /etc/mongod.conf

手册

https://docs.mongodb.com/manual/reference/configuration-options https://docs.mongodb.com/manual/reference/parameters/

进程管理

1
2
3
processManagement:
  fork: true  # fork and run in background
  pidFilePath: /var/run/mongodb/mongod.pid  # location of pidfile
名称 说明
fork 运行在后台
pidFilePath PID文件路径

网络

1
2
3
net:
  port: 27017
  bindIp: 127.0.0.1  # Listen to local interface only, comment to listen on all interfaces.
名称 说明
port 端口
bindIp 绑定外网op 多个用逗号分隔
maxIncomingConnections 进程允许的最大连接数 默认值为65536
wireObjectCheck 当客户端写入数据时 检测数据的有效性(BSON) 默认值为true
ipv6 默认值为false

存储

1
2
3
4
5
6
7
storage:
  dbPath: /var/lib/mongo
  journal:
    enabled: true
#  engine:
#  mmapv1:
#  wiredTiger:
名称 说明
dbPath mongod进程存储数据目录,此配置仅对mongod进程有效
indexBuildRetry 当构建索引时mongod意外关闭,那么再次启动是否重新构建索引;索引构建失败,mongod重启后将会删除尚未完成的索引,但是否重建由此参数决定。默认值为true。
repairPath 配合–repair启动命令参数,在repair期间使用此目录存储临时数据,repair结束后此目录下数据将被删除,此配置仅对mongod进程有效。不建议在配置文件中配置,而是使用mongod启动命令指定。
engine 存储引擎类型,mongodb 3.0之后支持“mmapv1”、“wiredTiger”两种引擎,默认值为“mmapv1”;官方宣称wiredTiger引擎更加优秀。
journal 是否开启journal日志持久存储,journal日志用来数据恢复,是mongod最基础的特性,通常用于故障恢复。64位系统默认为true,32位默认为false,建议开启,仅对mongod进程有效。
directoryPerDB 是否将不同DB的数据存储在不同的目录中 默认值为false
syncPeriodSecs mongod使用fsync操作将数据flush到磁盘的时间间隔,默认值为60(单位:秒)强烈建议不要修改此值 mongod将变更的数据写入journal后再写入内存,并间歇性的将内存数据flush到磁盘中,即延迟写入磁盘,有效提升磁盘效率
mmapv1 仅对MMAPV1引擎
quota:  
enforced:false 配额管理,是否限制每个DB所能持有的最大文件数量 默认值为false
maxFilesPerDB:8 如果enforce开启,每个DB所持有的存储文件不会超过此阀值
smallFiles: false 是否使用小文件存储数据;如果此值为true mongod将会限定每个数据文件的大小为512M(默认最大为2G),journal降低到128M(默认为1G)。如果DB的数据量较大,将会导致每个DB创建大量的小文件,这对性能有一定的影响。在production环境下,不建议修改此值,在测试时可以设置为true,节约磁盘。
journal:  
commitIntervalMs: 100 mongod进程提交journal日志的时间间隔,即fsync的间隔。单位:毫秒
nsSize: 每个database的namespace文件的大小,默认为16,单位:M;最大值可以设置为2048,即dbpath下“.ns”后缀文件的大小。16M基本上可以保存24000条命名条目,新建一个collection或者index信息,即会增加一个namespace条目;如果你的database下需要创建大量的collection(比如数据分析),则可以适度调大此值。
wiredTiger 如下配置仅对wiredTiger引擎生效(3.0以上版本)
engineConfig:  
cacheSizeGB: 8 wiredTiger缓存工作集(working set)数据的内存大小,单位:GB,此值决定了wiredTiger与mmapv1的内存模型不同,它可以限制mongod对内存的使用量,而mmapv1则不能(依赖于系统级的mmap)。默认情况下,cacheSizeGB的值为假定当前节点只部署一个mongod实例,此值的大小为物理内存的一半;如果当前节点部署了多个mongod进程,那么需要合理配置此值。如果mongod部署在虚拟容器中(比如,lxc,cgroups,Docker)等,它将不能使用整个系统的物理内存,则需要适当调整此值。默认值为物理内存的一半。
journalCompressor: snappy journal日志的压缩算法,可选值为“none”、“snappy”、“zlib”。
directoryForIndexes: false 是否将索引和collections数据分别存储在dbPath单独的目录中。即index数据保存“index”子目录,collections数据保存在“collection”子目录。默认值为false,仅对mongod有效。
collectionConfig:  
blockCompressor: snappy collection数据压缩算法,可选值“none”、“snappy”、“zlib”。开发者在创建collection时可以指定值,以覆盖此配置项。如果mongod中已经存在数据,修改此值不会带来问题,旧数据仍然使用原来的算法解压,新数据文件将会采用新的解压缩算法。
indexConfig:  
prefixCompression: true 是否对索引数据使用“前缀压缩”(prefix compression,一种算法)。前缀压缩,对那些经过排序的值存储,有很大帮助,可以有效的减少索引数据的内存使用量。默认值为true。

性能分析器

1
operationProfiling:
名称 说明
slowOpThresholdMs: 100 数据库profiler判定一个操作是“慢查询”的时间阀值,单位毫秒;mongod将会把慢查询记录到日志中,即使profiler被关闭。当profiler开启时,慢查询记录还会被写入“system.profile”这个系统级的collection中。请参看mongod profiler相关文档。默认值为100,此值只对mongod进程有效。
mode: off 数据库profiler级别,操作的性能信息将会被写入日志文件中,可选值:
  1)off:关闭profiling
  2)slowOp:on,只包含慢操作日志
  3)all:on,记录所有操作
  数据库profiling会影响性能,建议只在性能调试阶段开启。此参数仅对mongod有效。

主从复制

1
replication:

名称|说明 ———————–|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oplogSizeMB: 10240 | replication操作日志的最大尺寸,单位:MB。mongod进程根据磁盘最大可用空间来创建oplog,比如64位系统,oplog为磁盘可用空间的5%,一旦mongod创建了oplog文件,此后再次修改oplogSizeMB将不会生效。此值不要设置的太小, 应该足以保存24小时的操作日志,以保证secondary有充足的维护时间;如果太小,secondary将不能通过oplog来同步数据,只能全量同步。 enableMajorityReadConcern: false | 是否开启readConcern的级别为“majority”,默认为false;只有开启此选项,才能在read操作中使用“majority”。(3.2+版本) replSetName: <无默认值> | “复制集”的名称,复制集中的所有mongd实例都必须有相同的名字,sharding分布式下,不同的sharding应该使用不同的replSetName secondaryIndexPrefetch: all | 只对mmapv1存储引擎有效。复制集中的secondary,从oplog中运用变更操作之前,将会先把索引加载到内存中,默认情况下,secondaries首先将操作相关的索引加载到内存,然后再根据oplog应用操作。可选值: | 1)none:secondaries不将索引数据加载到内容 | 2)all:sencondaries将此操作有关的索引数据加载到内存 | 3)_id_only:只加载_id索引 | 默认值为:all,此配置仅对mongod有效。 localPingThresholdMs: 15 | ping时间,单位:毫秒,mongos用来判定将客户端read请求发给哪个secondary。仅对mongos有效。默认值为15,和客户端driver中的默认值一样。当mongos接收到客户端read请求,它将: | 1、找出复制集中ping值最小的member。 | 2、将延迟值被此值允许的members,构建一个列表 | 3、从列表中随机选择一个member。 | ping值是动态值,每10秒计算一次。mongos将客户端请求转发给延迟较小(与此值相比)的某个secondary节点。

sharding架构

1
sharding:

名称|说明 ———————–|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clusterRole: <无默认值> | 在sharding集群中,此mongod实例的角色,可选值: | 1、configsvr:此实例为config server,此实例默认侦听27019端口 | 2、shardsvr:此实例为shard(分片),侦听27018端口 | 此配置仅对mongod有效。通常config server和sharding server需要使用各自的配置文件。 archiveMovedChunks: true| 当chunks因为“负载平衡”而迁移到其他节点时,mongod是否将这些chunks归档,并保存在dbPath下“moveChunk”目录下,mongod不会删除moveChunk下的文件。默认为true。 autoSplit: true | 是否开启sharded collections的自动分裂,仅对mongos有效。如果所有的mongos都设定为false,那么collections数据增长但不能分裂成新的chunks。因为集群中任何一个mongos进程都可以触发split,所以此值需要在所有mongos行保持一致。仅对mongos有效。 configDB: <无默认值> | 设定config server的地址列表,每个server地址之间以“,”分割,通常sharded集群中指定1或者3个config server。(生产环境,通常是3个config server,但1个也是可以的)。所有的mongos实例必须配置一样,否则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问题。 chunkSize: 64 | sharded集群中每个chunk的大小,单位:MB,默认为64,此值对于绝大多数应用而言都是比较理想的。chunkSize太大会导致分布不均,太小会导致分裂成大量的chunk而经常移动. 整个sharding集群中,此值需要保持一致,集群启动后修改此值将不再生效。

系统日志

1
2
3
4
systemLog:
  destination: file
  logAppend: true
  path: /var/log/mongodb/mongod.log
名称 说明
verbosity: 0 日志级别,0:默认值,包含“info”信息,1~5,即大于0的值均会包含debug信息
quiet: true “安静”,此时mongod/mongos将会尝试减少日志的输出量。不建议在production环境下开启,否则将会导致跟踪错误比较困难。
traceAllExceptions: true 打印异常详细信息。
path: logs/mongod.log 日志路径
logAppend: false 如果为true,当mongod/mongos重启后,将在现有日志的尾部继续添加日志。否则,将会备份当前日志文件,然后创建一个新的日志文件;默认为false。
logRotate: rename 日志“回转”,防止一个日志文件特别大,则使用logRotate指令将文件“回转”,可选值:
  1)rename:重命名日志文件,默认值。
  2)reopen:使用linux日志rotate特性,关闭并重新打开此日志文件,可以避免日志丢失,但是logAppend必须为true。
destination: file 日志输出目的地,可以指定为“ file”或者“syslog”,表述输出到日志文件,如果不指定,则会输出到标准输出中(standard output)

与安全有关的配置

1
2
3
4
5
6
7
8
security:  
    authorization: enabled  
    clusterAuthMode: keyFile  
    keyFile: /srv/mongodb/keyfile  
    javascriptEnabled: true  
setParameter:   
    enableLocalhostAuthBypass: true  
    authenticationMechanisms: SCRAM-SHA-1  
名称 说明
authorization disabled或者enabled,仅对mongod有效;表示是否开启用户访问控制(Access Control),即客户端可以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认证的方式访问系统的数据,默认为“disabled”,即客户端不需要密码即可访问数据库数据。(限定客户端与mongod、mongos的认证)
clusterAuthMode 集群中members之间的认证模式,可选值为“keyFile”、“sendKeyFile”、“sendX509”、“x509”,对mongod/mongos有效;默认值为“keyFile”,mongodb官方推荐使用x509,不过我个人觉得还是keyFile比较易于学习和使用。不过3.0版本中,mongodb增加了对TLS/SSL的支持,如果可以的话,建议使用SSL相关的配置来认证集群的member,此文将不再介绍。(限定集群中members之间的认证)
keyFile 当clusterAuthMode为“keyFile”时,此参数指定keyfile的位置,mongodb需要有访问此文件的权限。
javascriptEnabled true或者false,默认为true,仅对mongod有效;表示是否关闭server端的javascript功能,就是是否允许mongod上执行javascript脚本,如果为false,那么mapreduce、group命令等将无法使用,因为它们需要在mongod上执行javascript脚本方法。如果你的应用中没有mapreduce等操作的需求,为了安全起见,可以关闭javascript。
setParameter 允许指定一些的Server端参数,这些参数不依赖于存储引擎和交互机制,只是微调系统的运行状态,比如“认证机制”、“线程池参数”等。参见【parameter】
enableLocalhostAuthBypass true或者false,默认为true,对mongod/mongos有效;表示是否开启“localhost exception”,对于sharding cluster而言,我们倾向于在mongos上开启,在shard节点的mongod上关闭。
authenticationMechanisms 认证机制,可选值为“SCRAM-SHA-1”、“MONGODB-CR”、“PLAN”等,建议为“SCRAM-SHA-1”,对mongod/mongos有效;一旦选定了认证机制,客户端访问databases时需要与其匹配才能有效。

性能有关的参数

1
2
3
4
setParameter:  
    connPoolMaxShardedConnsPerHost: 200  
    connPoolMaxConnsPerHost: 200  
    notablescan: 0 
名称 说明
connPoolMaxShardedConnsPerHost 默认值为200,对mongod/mongos有效;表示当前mongos或者shard与集群中其他shards链接的链接池的最大容量,此值我们通常不会调整。连接池的容量不会阻止创建新的链接,但是从连接池中获取链接的个数不会超过此值。维护连接池需要一定的开支,保持一个链接也需要占用一定的系统资源。
connPoolMaxConnsPerHost 默认值为200,对mongod/mongos有效;同上,表示mongos或者mongod与其他mongod实例之间的连接池的容量,根据host限定。

配置样例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systemLog:
    quiet: false
    path: /data/mongodb/logs/mongod.log
    logAppend: false
    destination: file
processManagement:
    fork: true
    pidFilePath: /data/mongodb/mongod.pid
net:
    bindIp: 127.0.0.1
    port: 27017
    maxIncomingConnections: 65536
    wireObjectCheck: true
    ipv6: false	
storage:
    dbPath: /data/mongodb/db
    indexBuildRetry: true
    journal:
        enabled: true
    directoryPerDB: false
    engine: mmapv1
    syncPeriodSecs: 60 
    mmapv1:
        quota:
            enforced: false
            maxFilesPerDB: 8
        smallFiles: true	
        journal:
            commitIntervalMs: 100
    wiredTiger:
        engineConfig:
            cacheSizeGB: 8
            journalCompressor: snappy
            directoryForIndexes: false	
        collectionConfig:
            blockCompressor: snappy
        indexConfig:
            prefixCompression: true
operationProfiling:
    slowOpThresholdMs: 100
    mode: off

如果你的架构模式为replication Set,那么还需要在所有的“复制集”members上增加如下配置:

1
2
3
4
replication:
    oplogSizeMB: 10240
    replSetName: rs0
    secondaryIndexPrefetch: all

如果为sharding Cluster架构,则需要在shard节点增加如下配置:

1
2
3
sharding:
    clusterRole: shardsvr
    archiveMovedChunks: true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systemLog:
    quiet: false
    path: /data/mongodb/logs/mongod.log
    logAppend: false
    destination: file
processManagement:
    fork: true
    pidFilePath: /data/mongodb/mongod.pid
net:
    bindIp: 127.0.0.1
    port: 37017
    maxIncomingConnections: 65536
    wireObjectCheck: true
    ipv6: false	
replication:
    localPingThresholdMs: 15			
sharding:
    autoSplit: true
    configDB: m1.com:27018,m2.com:27018,m3.com:27018
    chunkSize: 64

mongos实例不需要存储实际的数据,对内存有一定的消耗,在sharding架构模式下使用;mongos需接收向客户端请求(后端的sharded和replication set则不需要让客户端知道),它可以将客户端请求转发到一个分片集群上(分片集群基于复制集)延迟相对较小的secondary上,同时还负责chunk的分裂和迁移工作。

repair修复

“修复”数据库,当mongodb运行一段时间之后,特别是经过大量删除、update操作之后,我们可以使用repair指令对数据存储进行“repair”,它将整理、压缩底层数据存储文件,重用磁盘空间,相当于数据重新整理了一遍,对数据优化有一定的作用。

1
$ ./mongod --dbpath=/data/mongodb/db --repair

mongodump与mongorestore

我们通常会使用到mongodb数据的备份功能,或者将一个备份导入到一个新的mongod实例中(数据冷处理),那么就需要借助这两个指令。

  • 备份
1
>./mongodump --host m1.com --port 27017 -u root -p pass --out /data/mongodb/backup/dump_2015_10_10
  • 还原
1
./mongorestore --db mydatabase /data/mongodb/backup/dump_2015_10_10  

mongoimport和mongoexport

mongoexport将数据导出为JSON或者CSV格式,以便其他应用程序解析。

mongo shell

1)help:列出所有的function 2)show dbs:展示当前实例中所有的databases。 3)use :切换到指定的db,接下来的操作将会在此db中。 4)show collections:展示出当前db中所有的collections。 5)show users:展示当前db中已经添加的所有用户。 6)show roles:展示当前db中所有内置的或者自定义的用户角色。 7)show profile:这涉及到profile相关的配置,默认情况下展示出最近5个操作耗时超过1秒的操作,通常用于跟踪慢查询。 8)db.help():展示出可以在db上进行的操作function。 9)db..help():展示出可以在colleciton上进行的操作。

我的博客